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
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
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
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
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
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宿吴兴道中苕村》是唐代鲍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吴兴道中苕村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
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
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
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
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
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译文:
在吴兴道中的苕村宿营
漂泊的旅客疲倦了漫长的道路,深秋的夜晚如同一年那般漫长。
长时间的行走,珍惜日月,常在鸡鸣之前起身。
晚上计划今天的行程,停车在苕川。
水南寺中的霜,金磬清脆悠扬。
曾经在这片林下,回归内心,巢居顶上修行禅宗。
身体依附于清醒和昏睡之间,智慧的月亮升起,空灵而圆满。
旅途中,离别与留下难以兼顾。
回顾自身,述说往事,如同在青天中游荡的梦境。
黎明发出告别的信号,宾客停止随从,寄托声音于琴弦之上。
书写着越人的情思,这首曲子名为《思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漂泊的旅客在吴兴道中的苕村宿营的情景。诗人通过秋深夜的描写,表达了旅客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到疲倦和时光的流逝。他们珍惜每一天的光阴,常在黎明前起程。
诗中出现的苕川和水南寺,给人一种寂静和清凉的感觉。金磬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给人以宁静和内心的净化。
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在这片林下修行禅宗的经历,表达了对内心归宿和智慧的追求。他说自己的身体在清醒和昏睡之间徘徊,智慧的月亮升起,让他感受到内心的充实和圆满。
然而,旅途中的离别和留下却让诗人感到矛盾和难以抉择。他回顾过去的经历,将其比喻为在梦境中游荡,流连忘返。
最后,诗人描述了黎明时分宾客告别的场景,以及将情感寄托于琴弦之上的越人。这首曲子名为《思仙》,表达了对仙境般美好的思念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描写旅行的人物情感和内心追求为主线,通过对环境、时间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归宿、智慧和追求美好的向往和思考。诗意深邃,给人以思考人生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整首诗词运用了唐代诗歌的常见手法,如景物描写、比喻和意象的运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心理感受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寂静而内敛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旅行、归宿和思念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这首诗词既有禅宗的影响,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注。它以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感悟和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共鸣。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