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滩西更上滩,十年生事一渔竿。
故人共骇霜毛短,俗子犹嫌铁面寒。
雪屋五更天地独,梅诗一句古今难。
虚名浪得真何用,空使先生刻肺肝。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岁尽即事三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社会风气的感慨,同时也透露了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七里滩西更上滩,
十年生事一渔竿。
故人共骇霜毛短,
俗子犹嫌铁面寒。
雪屋五更天地独,
梅诗一句古今难。
虚名浪得真何用,
空使先生刻肺肝。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七里滩的渔民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社会风气的感叹。
首先,七里滩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西滩是指该地区的西部沙滩。作者通过登临滩头的描写,传达了岁月不停流逝的感觉,暗示了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的渺小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十年生事一渔竿"这句诗意深远。渔竿象征着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努力,暗示了他在漫长的岁月中的一点成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中短暂的成就和努力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
接下来的两句"故人共骇霜毛短,俗子犹嫌铁面寒"则展示了作者对友情和社会风气的观察。故人骇霜毛短,表示作者与故友共同面对岁月流逝和生活的残酷,感到惋惜和无奈。而"俗子犹嫌铁面寒"则暗指社会中浮华虚伪的风气,俗人们对真情实感的冷漠和嫌弃。通过这两句,作者表达了对于友情真挚和社会风气虚伪的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雪屋五更天地独,梅诗一句古今难"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和文学创作的思考。雪屋五更天地独,意味着作者自己在严寒的环境中独自思考和创作。而"梅诗一句古今难"则暗示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欲望,表达了他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留下一点温暖和意义。
最后两句"虚名浪得真何用,空使先生刻肺肝"则是作者对虚名和功利的质疑。虚名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只会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受苦。作者以"先生"自称,显露了对于文人墨客的自嘲和对于文化名流圈子的厌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感慨和思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和功利的批判,还表达了对真实情感和内心追求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窅窅云旗去不还,阴阴祠宇闭空山。我来始悟丹青妙,稽首如逢冰雪颜。
八珍风味清,藜肠岂曾识。堪嗤尝脔人,欲与鱼兼得。
蚤岁过秋浦,贪程不入关。君今参俭幕,时得上齐山。肤使资关决,贤侯伴宴閒。好音频寄我,赖此一开颜。
溅溅溪水石磷磷,两岸山花野草春。流去前滩何处问,未应皆是酌泉人。
生长深宫不识山,骚人一见便开颜。分明记得经行处,青草湖边第几湾。
此去京师一握天,太平官府似神仙。九重明圣无疆寿,千里封圻大有年。政已知平春缓缓,民无愁叹鼓渊渊。三呼三祝情何已,稽首君恩雨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