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和雨带烟开。
更清冷、照崔巍。
片片亦佳哉。
细看得、花如翦裁。
茅檐出没,水浮桥外,人自两峰来。
吟到涧泉梅。
问何似、山阴道回。
昌甫有“春浦雪涧泉梅”之句。
韩淲(一一五九~一二二四)(生年据《瀛奎律髓》卷二○,卒年据《全宋词》),字仲止,号涧泉,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上饶(今属江西)。元吉子。早年以父荫入仕,爲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宁宗庆元六年(一二○○)药局官满,嘉泰元年(一二○一)曾入吴应试。未几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着作歷代书目未见着录。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事见本集卷二、四、一四、一五、二○有关诗文。 韩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涧泉集》爲底本。校以残本《永乐大典》、《瀛奎律髓》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太常引(呈昌甫)》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太常引(呈昌甫)
随风和雨带烟开,
跟随风和雨,烟雾中绽放。
更清冷,照崔巍。
更加清冷,映照着高耸的崔巍山峰。
片片亦佳哉,
一片片的花朵也是美好的。
细看得,花如翦裁。
仔细观看,花朵如同剪裁的艺术品。
茅檐出没,水浮桥外,
茅草屋檐时隐时现,水流在桥外。
人自两峰来。
人们自两座山峰而来。
吟到涧泉梅,
吟咏着涧泉间的梅花。
问何似,山阴道回。
询问何处能与之相比,山阴的道路将回答。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花朵在风雨中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诗中的花朵被描绘得生动而美丽,细腻地展现出花朵的形态和色彩,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诗人通过描述茅草屋檐时隐时现、水流在桥外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幻和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由和舒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阴道路的向往,希望能够在山阴道路上寻找到与涧泉梅花相媲美的景色和境界。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对花朵、茅草屋檐和山阴道路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生机和诗意的自然世界,给人以宁静、舒适和美好的感受。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