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半秋香花信迟,攀枝擘叶看织微。
昨朝尚作茶枪瘦,今雨催成粟粒肥。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探木犀》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秋半秋香花信迟,
攀枝擘叶看织微。
昨朝尚作茶枪瘦,
今雨催成粟粒肥。
中文译文:
秋天中旬,木犀花的香气缓缓飘来,
攀折树枝,拨开木犀叶,细细观赏。
昨天还像茶枪那样苗条,
今天的雨水催使它们饱满如粟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木犀花为主题,表达了秋天的变化和花朵的生长过程。诗人通过对木犀花的观察和描绘,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花朵的成长之美。
在第一句中,诗人说秋天的香气来得稍晚,意味着秋天的变化逐渐展现。木犀花的香气在秋天中旬才开始弥漫,给人一种淡雅的感受。
第二句中,诗人用攀折树枝、拨开木犀叶来观赏花朵,形容他对花朵的细致关注。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四句描述了木犀花在雨水滋润下的成长变化。诗人将昨天的茶枪(指细长的茶叶)与今天的粟粒(指饱满诗词:《探木犀》
秋半秋香花信迟,
攀枝擘叶看织微。
昨朝尚作茶枪瘦,
今雨催成粟粒肥。
中文译文:
秋天过了一半,木犀花的香气才慢慢传来,
攀折树枝,掰开叶子,细细观察花的开放。
昨天的树枝还像瘦弱的茶枪,
如今的雨水催促它们长得饱满。
诗意和赏析:
《探木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木犀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观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自然变化的领悟。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秋天过了一半时,木犀花的香气才开始缓缓散发出来。这里使用了“秋半秋香”这样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的秋字,表达了秋天的深沉和细腻。作者攀折树枝,掰开叶子,细细观察花朵的细微之处,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用心和细致。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描写,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通过对比昨天和今天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昨天的树枝还像瘦弱的茶枪,意味着秋天初时花朵稀少。而今天的雨水催促着花朵的生长,使它们变得饱满,如同粟粒一般肥沃。这里通过对比昨天和今天的变化,表达了秋天的丰收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木犀花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化。作者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使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将来一志环墙坐。没水漉,并泥拖。旦望何须人拜贺。有心做小,无心做大。马自佐。锁灭从前过。净清力壮无灾祸。见祥云,朵头*。玉户金门封爝火。青莲池上客,来开锁。马感荷。得得真功果。
门讯南湖作麽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七星明历历,万古仰煌煌。谁识斗宫内,中居孝悌王。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