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荻响飕飕。
长江六月秋。
二十年、重到沙头。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
落日且登楼。
英雄休涕流。
望黄旗、王气东浮。
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荆阃,宿江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荆阃,宿江亭)
枫荻响飕飕。长江六月秋。
二十年、重到沙头。
城郭人民那似旧,曾识面、两三鸥。
落日且登楼。英雄休涕流。
望黄旗、王气东浮。
借问烟芜苍莽处,还莫是、古襄州。
中文译文:
枫荻响啾啾,长江六月秋。
二十年,再次来到沙头。
城郭和人民已不再如从前,曾经认识的面孔只剩下几只鸥鸟。
夕阳初升,登上楼阁。英雄们不必再流泪。
眺望黄旗,王气东飘。
请问烟芜苍莽之处,难道就是古襄州吗?
诗意和赏析: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荆阃,宿江亭)》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之作。诗人李曾伯以庚戌六月(农历)赴荆阃、宿江亭的经历为背景,抒发了对离别之情的感受。
首两句描绘了长江六月的秋景,以枫荻的声音为引子,创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以自身二十年来再次来到沙头为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熟悉的城郭和人民变迁的感叹,只能看到几只鸥鸟,曾经的熟悉面孔早已不再。
接着,诗人登上楼阁,远眺黄旗飘扬的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佩,并呼吁英雄们不要再流泪,应该豪情满怀地面对未来。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烟芜苍莽之处的疑问,是否就是古襄州。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以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的追忆之情。整首诗笔调悲凉,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