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
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铁山碎第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中国与突厥帝国之间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中国皇帝命令元帅奋勇作战、打败突厥敌人的壮丽景象。诗词展示了中国的威武和边境的安定,赞颂了元帅的英勇和皇帝的治理。
赏析:
这首诗以铁山碎、大漠舒为开端,通过形象的描写勾勒出边境地区的荒凉和广袤。接着,描述了突厥敌人的势力强盛,占据了连绵的穹庐(蒙古包)。然而,中国的边境背靠北海,专注于保卫国家的边疆,每年都要遭受突厥的侵扰,有时甚至直逼国都(都城)。此时,中国的皇帝命令元帅奋发图强,打破了敌人在定襄的据点,俘虏了敌首领魁渠。中国的力量终将把突厥逼入绝境,使其无处藏身。百蛮(突厥)失去了斗志,边境的居民得以安定。中国的威武辉耀,像明亮的鬼火一样照亮了边境地区。中国的利益和恩泽无穷无尽,功绩无法言尽。官臣们纷纷拜手致敬,只有皇帝的谋略才能带来如此辉煌的胜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中国边境的保卫和对敌人的打击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唐朝皇帝的威武和智慧,以及元帅的英勇战斗精神。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豪情壮志,展现了唐代中国的边疆风貌和战争氛围,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祝福。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