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访翟仙傍柳隈,不堪风景把人推。
松杉十丈入斤斧,夏屋数间俱劫灰。
道士潜心隐丹灶,儿童劝我举霞杯。
谁知自有长生诀,独步白云归去来。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桃源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造访翟仙(指翟道传,南宋时期的道士)所在的桃源祠,其中包含了对桃源祠景色的描写、对道家修炼的思考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因访翟仙傍柳隈,
不堪风景把人推。
松杉十丈入斤斧,
夏屋数间俱劫灰。
道士潜心隐丹灶,
儿童劝我举霞杯。
谁知自有长生诀,
独步白云归去来。
诗词的诗意是这样的:
诗人造访翟仙的桃源祠,却被美丽的风景所推动。高大的松树和杉树穿过十丈长的斤斧,夏天的房屋都已经被破坏。道士们专心致志地修炼丹道,而孩子们劝我举起杯中的霞光。诗人在思考,也许翟仙已经掌握了长生不老的秘诀,只有他能够独步白云,自由地往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桃源祠的景色和场景,展示了桃源祠的神秘和美丽。松树和杉树高耸入云,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力量,而破旧的夏屋则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消逝。道士们专心修炼丹道,表现了他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道家修行的投入。孩子们劝诗人举起杯中的霞光,以示庆祝和欢乐,也许暗示着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整首诗词蕴含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翟仙作为道士的代表,被描绘为掌握了长生不老之诀的人物,他能够独步白云,自由地往来。这种向往表达了人们对于摆脱尘世纷扰、追求永恒生命和超越常人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桃源祠的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融入了对修道和长生不老的思考,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遥夜新霜凋碧槐,三更寒月满堂阶。美人化作秋风去,只有清魂梦里来。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非取金华能占对,但令东观与观书。汗颜莫称英髦选,冷眼终输山泽居。自昔与君忧世切,只今何策塞侵渔。
秋晚霜初肃,江寒雾未收。西风吹老白苹洲。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_。簪花莫怪老人羞。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