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抱膝庵》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名为抱膝庵的方形小屋里的人物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诗意:
这首诗以抱膝庵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他以静坐修行和清谈交流为乐。他珍视书籍,勤于研读古代文献,但并非专门学问渊博的宾客。他在静静地坐着,与神明心灵相通,感受到静谧的内心世界。他喜欢与人交谈,享受纯粹而真实的对话。他将家族的名字刻在庵堂之中,长久以来与这座草庐为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宁谧的场景,抱膝庵被描绘为一个方形且新颖的小屋,给人以简洁、整洁之感。诗中的主人公并非追求世俗的学识,而是更注重修身养性。他喜欢阅读书籍,但并非为了炫耀知识,而是为了勘察古代的智慧和思想。他不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宾客,而是一个虽然没有丰富学问,却值得一留的贵宾。
诗中的人物通过静坐修行与神明相通,体验到精神的安定与宁静。他也喜欢与他人进行清谈,享受纯粹而真实的对话,这种对话不受世俗的束缚,能够滋养心灵。这种清谈之中,他体味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滋味。
最后两句表达了这个人物的家族传承,将家族的名字刻在庵堂之中,表明他与这个草庐长期为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也暗示着他在此地安顿下来,舍弃了世俗的繁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宁静修身的人物形象,他不追求世俗的知识和权势,而是通过静思和清谈来滋养内心。诗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纯粹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物态欣欣换旧年,收灯城市却萧然。风光欲到冰霜树,日月初回雨露天。近水远山情脉脉,碧云芳草思绵绵。酬春欲办千缸酒,洒扫花前作醉眠。
高高孤顶雪蒙蒙,劫外行藏路不通。半夜岭梅消息转,不关春色暗香浓。
延步爱清晨,空山日照春。蜜房那有主,石室自无邻。泉急鱼依藻,花繁鸟近人。谁言失徒侣,唯与老相亲。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老人但目击,侍者方足茧。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浅浅妆成淡淡梅。见梅忆着傍妆台。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摧归作么回。千种恨,百般猜。为伊怀抱几时开。可堪江上风头恶,不放朝云入梦来。
故里无书问远游,他乡萍梗漫淹留。盲风怪雨蛟龙喜,荒楚寒芜燕雀愁。天上古今星北拱,人间日夜水东流。谁能走报西王母,乞与还丹驻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