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膠还自煎。
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鮎鱼缘。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爲襄乐令。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爲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爲陕西转运使,歷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徽宗即位,召爲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復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着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爲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爲第五卷。又《画墁集》卷七、卷八爲《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爲第六卷。
《题隔师松斋》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解子荆流可枕,
冷笑陶令琴无弦。
临流有耳安用洗,
续弦得膠还自煎。
不禁巢边黄口闹,
不作竿上鮎鱼缘。
但欲移床倚西壁,
共师饱听松风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隔师松斋中的一番心境。诗人首先观察到一位名叫子荆的人沉浸在江水的流动声中入眠,而他自己则冷笑陶弦琴无弦。接着,他意识到自己站在江边,有耳朵可以安心地听着江水的声音,但却无法找到琴弦继续弹奏。他感到失望,只能用胶水去修复琴弦,却又不得不自己去熬胶。他觉得无奈,无法像巢边的鸟儿一样欢闹,也无法像竿上的鱼儿一样与鱼缘分合。最后,他只想移动床榻,靠在西壁上,与隔壁的师傅一起饱听松风,共同进入梦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和子荆的对比,展示了自己在琴无弦的状态下的困境和无奈。他通过维修琴弦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在艰难时刻仍然努力修复和坚持的精神。诗中的鸟儿和鱼儿形象,象征着自由和与自然的和谐,与诗人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梦中松风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能够与师傅共同感受松风的美妙,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清新,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通过对琴弦、鸟儿、鱼儿等形象的运用,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同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师傅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寄托和心灵安宁的追求。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