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郎士元 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题精舍寺(一作酬王季友秋夜宿露台寺见寄)》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林精舍武溪东,
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
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
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
此心期与故人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精舍寺的一夜之间的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人夜晚到达精舍寺,敲门禅关,拜访远离尘嚣的高僧。此时月亮高悬在天空,静谧无声,僧人念着半句佛偈,意味着万物皆为空。整个秋山一整天都能听到猿猴的啸叫声,落叶和寒泉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唯有双峰最高处,诗人的内心渴望与故人相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精舍寺的夜晚景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常见的禅宗意境。诗中使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宁静与空灵的氛围。首先,诗人描述了夜晚的精舍寺,以及他敲门禅关,拜访僧人的场景,展现了他追求心灵净化、远离尘嚣的心境。接着,诗人描绘了月亮高悬的情景,月光下一切静谧如止水,与禅宗的空灵境界相呼应。诗的后半部分,则以秋山、猿啸、落木和寒泉等意象,增加了对自然的描绘,与禅修过程中对自然的感悟相结合。最后,诗人以"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的句子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他希望能与故人在这样的禅修环境中相见。整首诗以简约而含蓄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禅修境界和人情思念的共鸣,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禅意和情感的交融。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