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
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
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
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即郄拾遗之词也》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
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
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
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光福寺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传闻中的黄阁守(官职),并称赞了长沙这片土地。作者自称年轻时有杰出的才华,但对功名的追求却对年华的流逝感到惋惜。诗中还描绘了寺庙的岩廊初建,宾客们急忙吹响笳箫。玉帐空空,严肃的道路上只有野花盛开。残破的碑石仍然让人感到悲伤,古城中的乌鸦自由自在地归巢。然而,清风依然在吹拂,作者的思念并不会遥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光福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时光流逝的复杂情感。诗中使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如岩廊、笳箫、野花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寺庙的宁静和岁月的流转。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少壮时的杰出才华和对功名的珍视,展示了年轻一代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期许。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功名追求的矛盾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清风依旧,怀念之情并未消逝。
整首诗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功名与时光流逝的矛盾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的表达含蓄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的内敛。
初政寰区望太平,黎民乐业喜更生。裴公用舍无轻重,天下从兹有重轻。
轻风拂拂撼孤柽,庭户萧然一室清。隔叶蝉鸣微欲断,又闻余韵续残声。
丈人论行辈,高出五岳列。
叠叠石石石赘赘,立竿作表齐竿旄。阿谁造得云梯子,戋刂地过城百尺高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十世为儒少子孙,一生长负信陵恩。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