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娇姿笑柳娘。
吟看屡曾惊太傅,断弦何必试中郎。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题领巾绝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池妙墨出元常,
弄玉娇姿笑柳娘。
吟看屡曾惊太傅,
断弦何必试中郎。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画家元好问为题材,表达了苏轼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元好问在画画时,墨色流畅自然,笔触妙绝,仿佛是神来之笔。他画出的女子形象,娇美动人,使人忍不住发笑。苏轼称赞元好问的绘画才华,称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惊叹不已,甚至连朝廷的太傅(指宰相)也为之惊讶。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自嘲,断弦指的是他的琴弦已经断了,他无需再学琴技,也无需试图超越元好问。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元好问的画技和作品特点,展示了苏轼对他的极高评价。元好问的画作被赞为妙墨出元常,形容他的墨色如同天赐的神奇,笔墨的运用达到了极为自然流畅的境界。他所画的女子形象娇美动人,柳娘笑容可掬,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苏轼认为元好问的绘画才华非凡,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惊叹,甚至连朝廷的高官们也为之赞叹不已。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苏轼的自嘲和谦逊,他表示自己断了琴弦,不再需要学琴或试图比拟元好问的才华,表达了对元好问的敬佩和对自己的清醒认知。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元好问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对自身的淡然和自嘲,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范和情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艺术家的才华,又表达了人们对才华横溢者的赞美和敬仰,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溶溶春水漾琼瑶,两岸菰蒲长绿苗。几度踏青归去晚,却从灯火认红桥。
沉冥众所遗,咫尺绝佳期。始觉衡门下,翛然太古时。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
已满葵丘戌,民犹借一年。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羡帑留修泮,公厨少起烟。今无采诗者,付与后人传。
青疏老瘦碧孱颜,杳杳深深万翠间。侍坐侍行仍侍立,雪松霜竹雨余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