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去壑一重重。
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自号东海钓客,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其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诗一卷。
《题茅山李尊师山居(一作严维诗)》是唐代秦系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茅山的李尊师居住在山中,仙风道骨,岁月已过百岁,却像童子一般年轻。只有来到茅山山中,才能有幸遇见他。他洗药时常到新瀑水边,行走时常上到最高的山峰之上,以此来表示他与茅山之间的深厚联系。
诗中还描绘了茅山山居的景色,五月的篱笆边还残留着雪花,李尊师的右侧有一棵已经千年的松树,为他提供了长久的荫凉。最后,诗人秦系表示人们前来茅山的人渐渐远离,回望茅山的山谷,一重一重的景色已经成为过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茅山李尊师的仙风道骨,以及茅山山居的幽静美丽。它也反映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主题,给人一种深思和回忆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