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题邵公禅院(一作冬日题邵公院)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
终期天目老,擎锡逐云回。
中文译文:
邵公禅院(又名冬日题邵公院)
门经常无人出入,阴暗的阶梯上积满了苔藓。
强劲的风吹着雪聚集在一起,渴鸟啄食着冰开口喝水。
树木朝着寒山延伸,人们从瀑布边走来。
最后老和尚可能回到天目山,手持禅杖随云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邵公禅院的景象。诗人以简练的文字,刻画出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禅院被积雪覆盖的画面。无人进出的门,阴暗的阶梯上布满了霜苔,展示了这个禅院的冷清和静谧。劲风吹着雪聚集成堆,形成了一个冰冷的景象。然而,渴鸟却会啄食冰块以解渴,显示了生命的顽强和适应力。树木朝着寒山延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们则从瀑布边来到这个禅院,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最后,诗人表达了老和尚可能回到天目山,手持禅杖随云归来的愿景,寄托了对康庄大道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冷静而神秘的冬日禅院。通过禅院的静谧和大自然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诗中寄托的老和尚行住坐卧的姿势,以及擎着禅杖随云回的形象,给人一种悠远而超越世俗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深远,寄托了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