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字人矣说,无名意谓何。
厌称穷学究,佯作老头陀。
宗炳疑相似,韩康定见诃。
有来问谁某,只是笑呵呵。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沈克己无名庵》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姓字人矣说,无名意谓何。
厌称穷学究,佯作老头陀。
宗炳疑相似,韩康定见诃。
有来问谁某,只是笑呵呵。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沈克己在无名庵的境况和心态。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讽刺了自己的境遇和处境,并表达了对外界评价和批评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赏析:
在诗词中,沈克己被称为"姓字人",即以姓字来称呼他,而不使用真名。这种称呼方式暗示了他的身份地位不高,可能是出于谦虚或被忽视。"无名意谓何"一句表达了他对于无名的含义的思考和疑问。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他抱怨被称为"穷学究",厌倦了被人们以此称呼,于是假装成一位老头陀(指佛教中修行的僧人)。这里揭示了他希望摆脱社会对他的评价和标签,以及他在这种评价下的自嘲态度。
在下两句诗中,宗炳和韩康被提及,他们对沈克己的相貌和行为表示怀疑和批评,认为他们相似或者是在模仿。然而,沈克己对于他们的看法并不在意,只是以笑呵呵的态度对待。
整首诗词以幽默的口吻和机智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评价的反思。他通过幽默的自嘲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展示了对于外界评价的豁达和坦然。这首诗词既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独立精神,也传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思和嘲讽。
夫君在边戍,妾身守孤帏。欲往备纫栉,不如频寄衣。衣到恐迟迟,不到妾不知。欲知衣到无,明年鸿雁归。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杜鹃非是翠芳残,底事年年叫出山。纸帐竹床清到底,不堪声入梦魂閒。
八德水,清且美。荡精神,浸牙齿。乱云根,众峰里。掬与斟,随器尔。
前年为郡得陵时,不谓其州陋如此。萧条官宇岩岭上,零落民家坑谷里。西城初入已可厌,窃谓岂堪余所止。幸逢之彦倅郡事,日月渐深殊可喜。予以所禀至迂谬,君亦恬然尤自委。每来聚议一朝罢,各云掩门归隐几。虽然有时亦为会,此事可知谁得已。酒肴粗粝妓乐可,况复譊譊满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