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深省庵》

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
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
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
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深省庵》是宋代文人蒲寿宬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一个深山僻静的庵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和禅悟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结草为庵寄一枝"表明诗人在深山中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庵堂,以此表达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钟鱼聊复事清规"则是指诗人在庵堂中养鱼,以鱼儿的游动声来规律自己的生活,以清净的规律来修身养性。

"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山庵堂中的清贫和清净。诗人所采摘的野蔬作为供品,却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价值;而燃烧古柏的香烟则只有佛祖能够理解其深意。这表明诗人在深山庵堂中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清净和境界。

"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修行中的超脱和超凡境界。诗人频繁地去饮泉,并不是因为口渴,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的滋润和净化;偶尔坐在石头上时,也会忘记自己的饥饿。这种境界显示出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以及对内心境界的追求。

"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求更高境界的心愿和无奈。诗人常常与头陀(指修行者)交谈,但想要表达的上乘境界却无法用言语表达。这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桎梏,但要表达出这种境界却困难重重。

这首诗以深山庵堂为背景,通过描绘庵堂中的修行生活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境界的思考和追求。通过对深山庵堂中的清净、清贫和修行的描写,诗词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以及在实践中的追求和困难。

  • 《如梦令 乍晴见月》

    檐际犹余残溜。檐外淡云月逗。风雨漫经旬,依旧*娥眉皱。晴否。晴否。早是落花时候。

  • 《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 《至广州第七十七》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 《日夕佳》

    城市多溷濁,溪山宜避喧。山色日在门,变态从朝昏。悠然得之心,真乐方自存。此心诚不渝,轩冕何足论。

  • 《李廷臣通判蔡州》

    来路青青草,随君去未休。亦将离思远,还共翠心抽。细藉车轮稳,薰牵野蔓柔。王孙归不久,冉冉莫经秋。

  •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

    礼乐终,烟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福来,众神往。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