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箴王太尉,亦讽寇莱公。
无端两丞相,有愧一山翁。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四贤像·魏处士》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箴王太尉,
亦讽寇莱公。
无端两丞相,
有愧一山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四尊贤人像中的魏处士,通过对他的题词,表达了作者刘克庄对历史上的两位宰相的讽刺,以及自己对这位山野隐士的自愧之情。
赏析:
1. 这首诗词以题四贤像的方式展开,突出了其中的魏处士。魏处士是一个历史人物,他在诗中被提及是因为他的行为、言辞具有讽刺的意味。
2. 诗的第一句“曾箴王太尉”,暗指了历史上的一位宰相。其中,“曾”指的是曾参,他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因其直言敢谏而闻名。而“箴王太尉”中的“箴王”是对另一位宰相寇准的讽刺,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严苛的法规和政策。
3. 第二句“亦讽寇莱公”,进一步强调了对寇准的讽刺。这里的“讽”表示作者对寇准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4. 第三句“无端两丞相”,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宰相的责备。这里的“无端”指的是这两位丞相的行为没有充分的理由或根据。
5. 最后一句“有愧一山翁”,表明了作者自己的自愧之情。他将自己与魏处士相提并论,认为自己在对待时事和表达观点时,与魏处士相比显得不够勇敢和坚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身的参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两位宰相的讽刺和对自己的自愧之情。它展示了作者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批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著衫脱裤两浮休,切莫随渠认路头。三尺蒲牢关底事,寻声接响大悠悠。
老欠人书债,惟公幸恕之。不逢斩窗处,即值揽衣时。胆薄书行诏,才悭倚合诗。自怜双鬓秃,犹忝属车随。
依依杨柳,青丝缕、掩映绿波南浦。燕掠横斜,鳞游荡漾,恰是湔裙时序。清泠如许。恍镜影空磨,簟痕密聚。欲问伊人,且自溯洄前渚。并倚木阑无语。到来还、远树遥山,凝眸同睹。雁齿参差,*流逦迤,多少鸥群鸳侣。最饶闲趣。且酒斟绿蚁,玉杯时举。*乃一声,移入柳阴深处。西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齁齁。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