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
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
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桃源图》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的作品。这首诗以桃源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为:
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
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
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桃源这个理想的世界展开,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现实社会的不公与混乱,表达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赏析:
首句提到伏胜、窦公,暗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书籍和乐谱虽然已经流传下来,但是他们所追求的道德和美好的社会秩序却没有得到实现。接着,诗人描绘了鲁生和商皓,他们虽然力图改变社会的陋规,但最终却未能扭转历史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和武陵山的赞扬。隐者不追求名利,远离社会的虚伪,而武陵山则被视为纯净的自然之地,没有被社会的乱象所侵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桃源世界的向往,他希望这样一个纯净、和谐、公正的世界能够真实存在。然而,历史的残酷和现实的困境使得这个理想的世界无法成为现实,彝伦(指古代彝族人)已经经历了六百年的混乱和动荡。
整首诗将历史人物和现实社会的不公揉合在一起,通过对理想世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一个美好社会的向往。它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呈现了一种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具有浓厚的社会意识和思想深度。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阑干角。
春长秋风败黄叶,白发老人慵把镊。光景如箭亦如飞,我不聪明贤者说。知近知深知更远,善缘恶境勿交涉。勿交涉,语重叠,古往今来闲日月。
养生肯羡葛洪砂,醒困还评陆羽茶。溪上揽云归酒屋,雨中看瀑忆樵家。时时禽鸟鸣心曲,岁岁风霜趱鬓华。窗户生香还有意,夕阳红皱石榴花。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