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成宝钵梅花供,带得金池莲叶香。
百亿万僧同一饱,弥陀接待胜诸方。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题喻弥陀接待院》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宝昙所写,描述了他在弥陀佛的接待院中的一番景象。诗人在接待院中制作了一个宝钵,里面供奉着盛开的梅花,同时也带来了金池上的莲叶的香气。无数的僧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着这一场景,而弥陀佛则在接待院中胜过其他所有地方,给予众生无尽的接纳和庇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喻弥陀接待院的景象,展示了佛教的慈悲与宽容的理念。宝钵中的梅花象征着寒冷季节里的美丽与坚韧,金池上的莲叶则散发出清香,使人心生宁静。诗人将无数的僧人聚集在接待院中,表达了佛法的广泛影响力,所有的僧人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和滋养。弥陀佛作为接待院的主人,成为众生心中的慈父,给予众生无尽的慈悲和庇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祥和的场景,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境界和慈悲普渡众生的理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佛教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超脱尘俗、安抚心灵的境界中。整首诗意境优雅,语言简练,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弥陀佛慈悲接待的赞美。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