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宠辱事多今不见,兴亡时去止堪哀。
诸观今日长安道。
抵暮行人犹往来。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宠辱事多今不见,
兴亡时去止堪哀。
诸观今日长安道,
抵暮行人犹往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天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宠辱、兴亡等事物易逝性的感慨。作者通过观察长安道上的行人来传达这种感慨,暗示着人们的生活与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凝练的形象展示了邵雍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首两句“宠辱事多今不见,兴亡时去止堪哀。”表达了人生中宠辱与兴亡的多变和无常,暗示着人们对于过去的宠辱与兴亡已成过眼云烟,令人感叹不已。

接下来的两句“诸观今日长安道,抵暮行人犹往来。”通过描写长安道上行人来表达作者对历史和人生流转的思考。长安道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干道,代表了历史的长河。行人在长安道上往来穿梭,象征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行走。抵暮行人犹往来,则表明即使时光流转,人们的生活依然如常。这种对于历史和生活的观察,使得作者对于宠辱兴亡的感慨更加深刻。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思。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思考自己的位置和意义。这种对于宠辱兴亡的感慨和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示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文学家的深邃思考和洞察力。

  • 《已亥杂诗 235》

    美人信有错刀投,不负张衡咏四愁。k罢心香屡回顾,古时明月照杭州。

  • 《宫词一百首》

    宫样新装锦{左衤右颉}鲜,都人争服孟家蝉。天心谁识开真瑞,待见中兴第十传。

  •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

    强展愁眉进一杯,年年红熟见杨梅。至亲阻寇全无信,时贵嫌贫近不来。京兆旧游张敞马,督亢遥望剧辛台。华荣寂寞手翻覆,好在徉狂老万回。

  • 《入夜应潭对岸作示成父》

    溪山风月两相当,痼疾真成得秘方。往日同舟但饶信,只今去路落湖湘。贫离亲戚古所叹,归去田园老未忘。试趼溪头问酒价,扫沙聊得踞胡床。

  • 《晚春》

    过了红芳又绿阴,绿阴多处觉春深。东皇自是成功早,取次南风入舜琴。

  • 《用前韵答黄一翁二首》

    緼袍敌狐裘,晚饭可当肉。讳穷竟未免,岂不爱储蓄。嗜利颡有泚,恐愧王承福。财固祸之媒,越乡忌怀玉。君看座右器,已满即倾覆。圣贤用功处,清心而寡欲。于世淡无求,乃能实其腹。谁令人青衫,失策混流俗。黄子振鹭姿,笔力扛百斛。笑人龟手药,欲售先聚族。知予颇清苦,应物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