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女儿不识羞,草花竹叶插满头。
红眉紫襜青绢袄,领颈麤糙流黑油。
日午担禾上场晒,也喜年丰欲还债。
佣工出力当一男,长大过竿不会拜。
有者四十犹无家,东村定昏来送茶。
翁妪吃茶不肯嫁,今年种稻留踏车。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田舍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家女儿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劳动的执着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田舍女儿不知羞,
头上插满草花竹。
红眉紫襜青绢袄,
领子脏兮兮的黑油。
中午,她担着禾稻上田晒,
也为丰收而高兴,却要还债。
她像个男人一样努力工作,
长大后却不懂得拜谢。
已经四十岁了还无家可归,
黄昏时分,她送茶到东村。
老人吃完茶却不肯嫁人,
今年她决定种稻留下踏车。
诗意和赏析:
《田舍女》通过描绘一个田家女儿的形象,展现了她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品质。她不知羞耻,头上插满了野花和竹叶,形象朴素而自然。她穿着脏兮兮的衣袄,领子油腻,展示了她辛勤劳作的痕迹。
诗中描述了田舍女儿的日常生活,她在中午担着禾稻上田晒,表现出她对丰收的期盼和努力工作的态度。然而,她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还债。她像个男人一样辛勤劳作,但在长大后却不懂得拜谢,这反映了她的朴素和单纯。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田舍女儿四十岁依然无家可归的困境,她黄昏时分到东村送茶。老人吃完茶后却不愿嫁人,显示了她坚守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最后,她决定今年种稻留下踏车,继续在家乡奋斗。
这首诗揭示了田舍女儿的艰辛生活和她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她虽然生活贫困,但她的坚韧和努力让人感动。诗中所描绘的田舍女儿形象,代表了许多农村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美和敬意。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田舍女儿的形象和她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万险千艰历历更,是非他日伏谁明。著书何用心徒苦,欹枕无眠耳自鸣。劫火不虞逃厄运,浮沤亦复任残生。说与稗官应末減,堂厨初未识鱼羹。
我本迂疏落拓人,满头霜雪满怀春。登山有屐身恒健,挂壁无弦趣更真。往岁郊官殊漫浪,老来学佛离贪嗔。却怜卫鹤齐鸡辈,空费心机不庇身。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椒盘出五辛,下马拂黄尘。千里周南客,明朝汉苑春。草生将去路,花待欲归人。君有陶潜禄,犹胜季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