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仙子(七月十五日寿内)》

一夜秋光先著柳。
暑力平明羞失守。
西风不放入帘帏,饶永昼沈烟透。
半月十朝秋定否。
指点芙蕖凝伫久。
高处成莲深处藕。
百年长共月团圆,女进男,酒称寿。
一点浮云人似旧。

作者介绍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作品评述

诗词:《天仙子(七月十五日寿内)》

一夜秋光先著柳,
暑力平明羞失守。
西风不放入帘帏,
饶永昼沈烟透。
半月十朝秋定否,
指点芙蕖凝伫久。
高处成莲深处藕,
百年长共月团圆,
女进男,酒称寿。
一点浮云人似旧。

中文译文:
一夜之间秋光先照亮了柳树,
盛夏的炎热在早晨平明时分害羞地退去。
西风不肯进入帘帏之内,
仍然透过沈烟般的光线,使白天似乎更长。
半个月亮已经经历了十个朝代,秋天是否已经稳定了呢?
芙蕖仍然凝固在那里,伫立已久。
高处的莲花、深处的藕花都已成熟,
百年之久,人们都在月圆之时团聚,
女子进贡男子,酒杯为寿。
一点浮云,人情似乎还停留在过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七月十五日的寿宴场景,以及寿主的心情和对时光的思考。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秋天的到来和夏天的渐渐消退。"一夜秋光先著柳"表达了秋天的突然降临,夜晚的秋光已经照亮了柳树,预示着盛夏即将过去。"暑力平明羞失守"则暗示着夏天的炎热在早晨时分逐渐减退,不敌秋意的到来。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夏天的告别之情。

诗中的"西风不放入帘帏"形象地描绘了帘帏之内没有西风吹入,而是透过窗帘间的光线,使得白天的时间仿佛更长。这种描写给人以意境的感受,让人感觉到时间仿佛被拉长,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白天的时光。

"半月十朝秋定否"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月亮已经经过了十个朝代的更替,而秋天是否已经稳定地到来了呢?这句话把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思考。

"指点芙蕖凝伫久"描绘了芙蕖(荷花)在水面上静静凝固的景象,寓意着人们在时间中停留的片刻,并通过芙蕖的形象表达了恒久的美好和寿长的愿望。

诗的结尾以"百年长共月团圆,女进男,酒称寿"表达了寿宴的喜庆氛围。百年之久,人们在月圆之时团聚,女子向男子进贡,共同庆祝生日。这里的"女进男"指女性向男性敬酒,象征着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酒称寿"则是表达了庆祝寿宴的习俗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一句"一点浮云人似旧"以浮云的形象表达了人情似旧的感慨。时间流转,人事变迁,但人们对过去的情感和记忆却仍然存在,仿佛时间的变化只是表面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却依然保持着。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时间流转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寿宴的场景和庆祝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和团圆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 《环碧寒甚移宿客邸》

    香歇朝衣懒更熏,梦残宫漏远难闻。漫郎不称青绫被,退士惟堪白布裙。

  • 《十月三十日夜二首》

    墨墨怀孤愤,皇皇过六旬。浪移秦国木,稳积汉家薪。杂遝乾坤事,奔腾战伐人。星檐送徐步,高树上苍旻。

  • 《水调歌头》

    胜友欣倾盖,羁宦懒书空。爱君笔力清壮,名已在蟾宫。萧散英姿直上,自有练裙葛帔,岂待半通铜。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山吐月,溪泛艇,率君同。吾侪轰饮文字,乐不在歌钟。今夜长风万里,且倩泓澄浩荡,一为洗尘容。世上闲荣辱,都付塞边翁。

  • 《夜饮枕流次日以诗记陈迹》

    水轩幽会六人同,夜色苍茫蜡炬红。淅淅好风天似水,纷纷高论气如虹。罚筹蝟起觞无算,醉骨山颓榼屡空。却坐胡床看月上,对人楼殿有无中。

  • 《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 《题壁》

    燕子楼中燕子飞,芹泥一点误沾衣。主人频起嗔嫌意,垂下珠帘不放归。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