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
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
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
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天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天运》的中文译文:
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
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
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
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天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瞬息变幻,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写道:“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意味着天命的转变犹如马匹穿过狭小的缝隙,瞬息即逝。这里的天运指的是人世间的盛衰兴衰,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檐前日指的是太阳从屋檐下升起,而墙东隅则指太阳落下的地方。这里用日出日落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接着,诗中提到了不同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乐者对于命运的变迁感到痛苦,忧者则对于命运的稳定感到怨恨。这表明人们对于命运的感受因个人的处境和心态而异,但不论是快乐还是忧愁,命运的变化都是迅速而无法预料的。
最后两句“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表达了人世间兴盛和衰落的必然性和短暂性。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穷困苦,都是瞬息即逝的。这种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使人们不禁反思命运的无常和珍惜眼前的时光。
总的来说,诗词《天运》通过描绘天命的变化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于命运无常和人生瞬息的思考和感慨。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面对命运的变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作用。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麻姑山气偏,土物
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裹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朱阳媚初夏,庭宇生闲情。幽禽奏新响,嘉木敷柔荣。余寒逗春服,浮阴妨昼晴。云颓山翠重,雨过林香清。独步还独坐,取适夫何营。兴至发高咏,澹然心自平。
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黄絁制袍白布袴,长须扶拜翁翁墓。残骸倘未随朝露,鱼菽一年来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