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听琴》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才觉哀猿绝,还闻离凤鸣。
青山无限好,白发不须惊。
会取坐忘意,方知太古情。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听琴》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琴宜入夜听,
别起一般清。
才觉哀猿绝,
还闻离凤鸣。
青山无限好,
白发不须惊。
会取坐忘意,
方知太古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夜晚聆听琴声的情境。诗人邵雍通过琴声表达了对离散之感的思索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境界的领悟。通过琴声的启迪,诗人追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和境界。

赏析:
诗词以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琴声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境界。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琴宜入夜听:
琴声最适合在夜晚聆听,夜晚的宁静和深沉可以更好地传递琴音所蕴含的情感。

别起一般清:
琴声的音韵和音调非常纯净,清澈而动人。这里的“一般”意指独特、非凡。

才觉哀猿绝:
诗人在琴声中感受到了哀怨的猿鸣声渐渐消失的悲凉情境,表达了人生离别的哀伤之情。

还闻离凤鸣:
离凤指的是离别的凤凰,象征各自离散的爱侣。琴声中传来凤凰的鸣叫声,再次勾起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青山无限好:
诗人借青山来比喻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喜爱。

白发不须惊:
诗人表示年老时白发的变化并不令他惊愕,显示出对生命历程的豁达和接受。

会取坐忘意:
通过聆听琴声,诗人能够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忘却尘世的杂念,领悟到超越时空的真理和道情。

方知太古情:
通过聆听琴声,诗人才能领悟到太古时代的情感和境界,感受到永恒之美和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词以琴声为媒介,通过音乐的启迪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超越时空境界的追求。它展现了邵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 《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

  • 《句》

    春风亭上问秋风。

  • 《喜翁卷至》

    开裳坐岩石,静僻胜尘区。禽落闲庭果,荷侵湿岸蒲。高情天外远,暑气竹间无。浅井瓦瓶汲,低床桃簟铺。江声空槛树,烧影照巢乌。困睡抛书册,悲吟缺玉壶。浮生如梦幻,世事任凫卢。但得过从乐,无嫌此地迂。

  • 《堂前种二桃诗示秬秸》

    平昔殷勤向物华,谁知憔悴客天涯。双桃栽罢还惆怅,忆得淮阳旧种花。

  • 《句》

    遥观一郡色,尽得二江声。

  • 《琐窗寒》

    绝响矣。余悼之玉笥山,所谓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断碧分山,空帘剩月,故人天外。香留酒殢。蝴蝶一生花里。想如今、醉魂未醒,夜台梦语秋声碎。自中仙去后,词笺赋笔,便无清致。都是。凄凉意。怅玉笥埋云,锦袍归水。形容憔悴。料应也、孤吟山鬼。那知人、弹折素弦,黄金铸出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