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天垂力,孤悬有作奇。
最先承晓露,终不堕春泥。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亭上茅寄生》是宋代陈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茅草寄生在亭上,
垂挂在天空,
独自悬浮,显得十分奇特。
最早承接了晨露的滋润,
却始终没有落入春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茅草寄生在亭子上的景象。茅草在亭子的屋顶上生长,高高地悬挂着,显得十分奇特。它最早承接了清晨的露水滋润,但是却没有被沾染上尘泥,保持了纯净和高洁。
赏析:
《亭上茅寄生》通过对茅草寄生在亭子上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清雅高洁的追求。茅草作为一种野生植物,通常生长在荒野或乡村的土地上,但它在这首诗中寄生在亭子上,不仅显示了茅草的顽强生命力,也象征了高洁纯净的品质。茅草既承接了晨露的滋润,又没有沾染尘泥,保持了自身的纯净。这种形象引发人们对于清雅高洁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品质的崇尚。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凝练的意境,展示了陈宓对于高洁纯净的追求。通过茅草寄生在亭子上的形象,作者以微妙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纯净品质的推崇,并借此寄托了对于美好生活境界的追求。
目如流电口如河,睥睨时流振法螺。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
略彴微分碧玉湾,杖藜穿破郁蓝天。山深草木春无路,时有藤花一树妍。
石护山溪口,溪溪自有原。若非江海量,曷受百川奔。
鸦趁梨翻争啄食,蜂粘絮落苦贫香。
珠鞍昔御恩犹在,玉辇亲扶事已非。
才难叹息古犹今,使节双持委寄深。真主厉精思吏治,累朝忠孝结人心。激扬正赖扶风宪,钦恤惟存布德音。吏称民安两无事,不妨丹扆献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