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听雨堂二首》

曾见宋公及可公,自应诗句有家风。
不因避疾小盘礴,那得清谈半日同。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听雨堂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在听雨堂中与宋公和可公相见的场景,表达了对家风的赞扬和对清谈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经见过宋公和可公,
他们的诗句必然有独特的家风。
不因为疾病而退缩怯懦,
才能与他们一同进行愉快的谈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宋代的社交场合——听雨堂为背景,描述了赵蕃与宋公以及可公相聚的情景。赵蕃对他们的诗才和文学风格表示赞赏,认为他们的诗句一定有着独特的家风,体现了他们家族的文化传统和家教的影响。

诗中提到“不因避疾小盘礴,那得清谈半日同”,表达了赵蕃对于清谈的向往。他认为,只有那些不因疾病而退缩、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才能与宋公和可公一样,一同享受愉快的清谈时光。这种清谈不仅仅是言辞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心境的共鸣。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表达了作者对于家风和清谈的推崇。通过对宋公和可公的描写,赵蕃表达了自己对于优秀诗人和文化传统的敬重,并表达了自己对于清谈交流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文化和诗词创作的热爱,以及他们追求精神交流的意愿。

  • 《送权守解印趋阙》

    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偏长。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心计已高刘晏幕,恩波终载召公棠。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

  • 《观王文之所藏荆公帖》

    余行江左路,曾涉蒋山椒。野逸思乘蹇,仪型想冠貂。帖窥藏五世,诗续咏前朝。永日欣无斁,巾欹膝屡摇。

  • 《送蔡伯畛往潮州四首》

    迎侍虽然胜左迁,恋乡毕竟怕离筵。读书不合能讥佛,罚向潮州住几年。

  •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 《赠刘忠朴》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 《张明发有问用前韵谢之》

    本自光明不费灯,个中元不隔微尘。如何曾点归来后,千古无人解咏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