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范氏石,千寻种氏木。
灌以邠李水,禽鸟识故国。
使我从今去,魂梦常不足。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表甥赵康游种范李氏》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范氏和种氏两个家族的景物,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百态范氏石,千寻种氏木。
灌以邠李水,禽鸟识故国。
使我从今去,魂梦常不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范氏和种氏两个家族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范氏的石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而种氏的树木则高耸入云。诗人将邠李水灌溉在这些景物上,使得禽鸟们能够辨认出自己的故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的心情。诗人说,即使他离开了故乡,但他的灵魂和梦境仍然无法满足。这表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影随形,无法割舍。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范氏和种氏的景物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而邠李水的灌溉则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滋养。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深情厚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为爱山房峭绝,十年两借禅床。松声夜半清枕,洗尽世间笙簧。
练月萦窗,梦乍醒、黄花翠竹庭馆。心字夜香消,人孤另、双鹣被池羞看。拟待告诉天公,减秋声一半。无情雁。正用恁时飞来,叫云寻伴。犹记杏栊暖。银烛下,纤影卸佩款。春涡晕,红豆小,莺衣嫩,珠痕淡印芳汗。自从信误青骊,想笼莺停唤。风刀快,翦尽画檐梧桐,怎翦愁断。
篱菊滩芦被霜后。袅长风、万重高柳。天为谁、展尽湖光渺渺,应为我、扁舟入手。橘中曾醉洞庭酒。辗云涛、挂帆南斗。追旧游、不减商山杳杳,犹有人、能相记否。
一夜西风响翠条。碧纱窗外雨,长凉飙。朝来绿涨水平桥。添清景,疏韵入芭蕉。坐久篆烟销。多情人去后,信音遥。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虚度可人宵。
前年十月间,胡兵满大梁。小臣阻天对,血涕夜霑裳。去年十月间,左省谪征商。扁舟归无处,江浙俱豺狼。今年十月间,叛卒起南方。官兵且二万,一旦忽已亡。一身幸无责,奉亲走穷荒。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朅来古招提,和气霭修廊。迎门有禅伯,梵行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棹警鸥飞水溅袍,影随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