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高庐当大道,
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
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
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
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
渔上有行歌。
中文译文:
高高的庐山在大道旁,
有节操的士人不愿跨越。
在穷巷中独自坚持道德,
车马却多得不可胜计。
权势之人奔走于谄媚之中,
礼义却被抛诸脑后。
因此,被穿着粗布衣的人,
长久以来享受着北山的宁静。
如今,岂有愧疚之意,
渔民在江上唱着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自身立场的表达,表达了对士人节操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诗的开头,高庐当大道,指的是庐山高耸于大道之旁,象征着士人的高尚品德和追求。节士不肯过,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丧失节操的人的不屑和不愿与之为伍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穷巷中独自坚持道德的形象,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品德高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马一何多,暗示了社会上权贵和显贵的人物众多,他们追逐权力和享受物质的生活。
诗的下半部分,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对传统礼义道德的忽视。被褐人,长甘北山阿,表达了诗人对清贫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追求名利的人的讽刺。
最后两句,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诗人自问现今是否有愧疚之意,而渔民在江上歌唱,暗示了他们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与社会的浮华和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清贫朴素生活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士人品德和社会风气的关注。他倡导坚守道德原则,批评权势之徒的谄媚和追逐,以及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的批判。诗中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强调了朴素生活的价值,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