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统汉峰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是唐代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统汉峰的西边是降户的营地,
黄河流经长城,埋葬了无数战士的骨骸。
如今,燕然石上已经刻下铭记,
北地无人,唯有空旷的月光照耀。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统汉峰下的景象,通过对战争遗迹和荒凉北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荣耀的追寻。
首先,诗中提到了黄河和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两者在这里交汇。黄河战骨拥长城,揭示了长城建筑的目的和代价,长城的建设和保卫是历史上无数战士鲜血和生命的牺牲换来的。这里的战士骨骸,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也让人感叹英勇战士的壮丽与伟业。
其次,诗中提到了燕然石,燕然是指燕山,燕山是长城的一部分,也是古代战争的重要地点。燕然石,即刻有铭记的石碑,象征着对历史的珍视和铭记,也承载着对英雄事迹的赞颂。燕然石上的铭记,让人们能够思考和回溯曾经的战争岁月,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类的奋斗。
最后,诗中提到北地无人,空月明。北地的荒凉和无人的景象,与黄河和长城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北地的荒凉与空旷,让人感叹曾经的英雄豪情已逝,古战场如今空荡荡,唯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给人一种寂寥和幽静的感觉。
综合来看,李益通过描绘统汉峰下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诗词中的黄河、长城、燕然石等元素,展现了历史的庄严和壮丽,以及战士们的牺牲与奋斗。整首诗给人以深思和感慨,呈现了一幅历史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今日望春下,送春还送行。簿书须著意,家世有余清。潇洒桐庐郡,文章陆士衡。公余定多暇,无废读书声。
?一题: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乞得危身百尺竿,冥心晦息掩柴关。自寻别墅开荒径,忽见高轩厌辔环。海宇泬寥黄鹄举,风涛浩荡白鸥閒。剑花落尽长堤圮,叹息英雄隐此山。
昨日霜风入绛帷,曲房深院绣帘垂。屏风几曲画生枝。酒韵渐浓欢渐密,罗衣初试漏初迟。已凉天气未寒时。
爆竹惊今夕,屠苏荐诘朝。去来时转眼,新旧岁中腰。立地符先钉,倚门钱未烧。土人珍裂饼,聊以荐金蕉。
鸿禧主人,一闲半年,未尝厌闲。谓有溪可钓,有田可秣,有兰堪佩,有菊堪餐。羽檄秋风,胡笳夜月,多少勋名留汉关。如今且,效樽罍北海,歌舞东山。门前。咫尺长安。但只恐纶音催禁班。把鹭鬓数茎,更因民白,鸥心一片,犹为君丹。蓝绶儿痴,彩衣家庆,倦羽伶俜江汉还。春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