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贱肠枵破褐单,傍人门户活饥寒。
自从毁齿初成券,直至长须尚不冠。
冷炙时沾筵上{左食右皴去皮},秃芒旋扫臼边残。
他时纵取封侯印,仅得君王踞厕看。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的《同秘书弟赋三老各一首·老奴》,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
少贱肠枵破褐单,
傍人门户活饥寒。
自从毁齿初成券,
直至长须尚不冠。
冷炙时沾筵上{左食右皴去皮},
秃芒旋扫臼边残。
他时纵取封侯印,
仅得君王踞厕看。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老奴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老奴的悲惨遭遇和无奈心境。诗中描述了老奴的身份低微、生活贫困,从年少时贫穷的衣衫、饥饿的生活,到年老时连长须都无法盖住的悲惨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老奴在饮食上的辛苦和劳作时的疲惫,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望和无力改变命运的感受。最后两句以讽刺的口吻点明了老奴的境况,他即使有机会获得封侯的荣耀,也只能在厕所里从下方仰望君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老奴的描写,展现了宋代社会等级制度下贫苦人民的困境和无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通过描绘少年时的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生活以及老年时的种种困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老奴的苦难和无助。诗中使用了冷炙、秃芒等具体的形象来描绘老奴的饮食和劳作情景,增强了诗意的具体感受力。最后两句以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让人对这种现实感到愤怒和不平。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老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处境的思考和关注。这首诗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呈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呼唤。
天晴四塞蔼苍苍,古殿秋阴下夕阳。急管向传流水咽,残碑空覆落花香。绵坳钱库遗千载,涧藻溪毛祀一乡。玉辇不游芳草合,屯云翠盖寄寒螀。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竹陂雁起天为黑,(小竹陂在县北。)桐柏烟横山半紫。(桐柏庙在县南。)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今日霜殊重,衰翁老可怜。朝晡两炊火,覆藉一床毡。人客容称疾,儿童不搅眠。云开见残日,更爱小窗妍。
翠箔阴阴笼画阁。昨夜东风恶。香迳漫春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伤春比似年时觉。潘鬓新来薄。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