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欲得山中住,天与通州绕郡山。
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通州,古时是指京城东南方向的一片地区,现是北京市的一个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描绘了他对平静宜人的山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翻译如下:
平生欲得山中住,
All my life I yearn to live in the mountains,
天与通州绕郡山。
With heaven and Tongzhou winding around the county's mountains.
睡到日西无一事,
Sleep until the sun sets without a worry,
月储三万买教闲。
Save thirty thousand to buy a life of leisure.
这首诗通过对通州山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的“天与通州绕郡山”,形象地描绘出通州与天空一起缠绕在郡山之中,显示了宜人的山水环境。诗人还描述了他能够无忧无虑地睡到日落,月储三万买教闲的生活,反映了他对平和安闲的生活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追求平和宁静的心境。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山居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的景象具有浪漫、安逸和超脱的意味,在繁忙和喧嚣的城市生活中,给人一种深远的思考和舒适宁静的感觉。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洁而鲜明的展示,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和追求宁静自由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它呈现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平和的诗意,带给读者一种宁静和舒适的美感。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