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檄头风愈,吟诗疟鬼藏。
三年如昨日,多难更殊乡。
涧底秋花小,枝头病叶黄。
饥餐并困卧,平地有仙方。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途次口占三首》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檄头风愈,吟诗疟鬼藏。
在途中,我收到了好消息,风渐渐停了。我在旅途中吟唱着诗歌,疟疾的痛苦渐渐消退。
三年如昨日,多难更殊乡。
经历了三年的岁月,感觉就像昨天一样,但所面临的困难却与家乡更加不同。
涧底秋花小,枝头病叶黄。
涧底的秋花娇小而美丽,而枝头的叶子却因疾病而变黄。
饥餐并困卧,平地有仙方。
我在饥饿中用尽最后的力量,然后病倒在地,但幸运的是,我发现了一片平地上的仙方。
诗词通过描述苏泂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追求诗歌创作的决心。诗人在途中收到了好消息,这使得他心情愉悦,同时也预示着他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花和病叶,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疾苦,强调了他在旅途中所受到的困难和折磨。然而,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通过吟诗和发现仙方,他找到了一种超越苦难的力量和希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苏泂在途中的心路历程,饱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韧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感悟。整首诗词以感叹和反思的口吻,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希望,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晴烟去人高,暮色上天半。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涂昏归鞍长,林近去翎短。悠悠宵偃慵,衍衍暮行款。南城岌高跻,近野匝四坦。来期遐思舒,暮云所见罕。星星颭风灯,历历吹月琯。静乐遗世喧,清思破尘懒。心通江海浮,气寒天地满。兹兴将谁同,儿辈未宜筭。
病来门不扫,秋草翳吾庐。弃置贤人酒,萧条长者车。冥迷床门蚁,润溽箧生鱼。药物从无继,箪瓢自有余。形神寂可吊,身世邈相疏。何事文园客,痟中亦著书。
朝画眉,暮画眉,画眉日日生春姿。长安已知京兆怃,有司直奏君王知。君王毛举人间事,不咎人间夫妇私。
萧萧一径入秋苔,束带时愁长吏催。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花边小几听禽坐,竹里孤琴候客开。千载赋成伤不遇,白头谁惜董生才。
谁把清风领受。寻得岁寒心友。霜月玉亭亭,恰似老夫诗瘦。诗瘦。诗瘦。无柰碧云怀旧。
屋山终日信飘飘,似与幽人破寂寥。为有机心须强聒,直教悬解始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