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蕤薰碧醥,气味已相传。
终以香为累,无人解倒悬。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酴醾四首》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种特殊的香气传承的情景,通过使用酴醾(一种用于制造香料的酒)来象征香气的传递和延续。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为:
霜蕤薰碧醥,
气味已相传。
终以香为累,
无人解倒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酴醾的香气为主题,表达了香气的传承和延续之美。霜蕤薰碧醥,描述了香气被清晨的霜气所薰染,蔓延在碧绿的酒液中。这里的“香气”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美好的事物或者精神的传递。
诗的下半部分继续强调了香气的传承和延续。它说到香气作为一种珍贵的负担,终身承担着传承的责任,无法倒悬。这里的“倒悬”暗示着香气传承的无法逆转,它是一种沉甸甸的负担,没有人可以解除。
整首诗通过描述酴醾中香气的传递和延续,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传承的思考和珍视。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承担和无法逆转的责任感。
这首诗词充满了隐喻和意境,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香气传承的美妙和珍贵。它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承和责任的思考,让人们反思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