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晚步吴故城下》

意行殊不计榛菅,风袖飘然胜羽翰。
拄杖前头双雉起,浮图绝顶一雕盘。
醉红匝地斜曛暖,熨练涵空涨水寒。
却向东皋望烟火,缺蟾先映槲林丹。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晚步吴故城下》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意行殊不计榛菅,
风袖飘然胜羽翰。
拄杖前头双雉起,
浮图绝顶一雕盘。

醉红匝地斜曛暖,
熨练涵空涨水寒。
却向东皋望烟火,
缺蟾先映槲林丹。

中文译文:
晚上漫步在吴国故城下,
心思飘忽间不计杂草丛生。
衣袖随风飘舞,胜过仙鹤展翅翱翔。
手扶拐杖,前面两只雉鸟飞起,
眼前景象宛如一幅雕刻的盘龙图。

夕阳染红了大地,斜照温暖如醉,
晚霞映照的水面波光粼粼。
而空中的寒气如练,似乎要凝结成冰。
我却转向东皋山远眺烟火,
缺月先映照在槲树林的丹霞之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上在吴国故城漫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和超脱的情感。

诗中的"意行殊不计榛菅"表达了作者在漫步时心境的超然,不受外界杂念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思考和感悟。"风袖飘然胜羽翰"一句则通过比喻,将作者衣袖随风飘舞的景象与仙鹤展翅翱翔相媲美,形容出作者无拘无束的心态。

诗中还描写了自然景物,如拄杖前的两只雉鸟飞起,以及晚霞映照的水面。这些景物的描绘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宁静和美感。夕阳的红色和晚霞的色彩,给人以温暖和醉人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宁静相呼应。

诗的最后两句"却向东皋望烟火,缺蟾先映槲林丹"则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追求高远境界的心愿。作者放眼东皋山,凝望远方的烟火,而缺月则先映照在槲树林的丹霞之上,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追求高远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启迪了读者对内心世界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冶春口号(七首·寄昆山袁、吕、郭三才子)》

    见说昆田生玉子,海西还有小昆仑。明朝去拔珊瑚树,龙气随飞过海门。

  • 《清平乐》

    南楼剧饮,梦到清虚府。曲听霓裳难记谱。缥缈白鸾飞舞。桂花枝上秋光。翠云影里疏黄。殿冷*娥不闭,人间散与清香。

  • 《答陈传》

    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记年。烟霞为活计,云为作家缘。种药茅庭畔,栽松涧壑边。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宣。

  • 《杂书幽居事》

    庭旷多延月,斋空半贮云。松声行路共,泉脉近邻分。采药九蒸曝,朝真三沐熏。林间有丛杞,绕屋夜狺狺。

  • 《月上海棠》

    南枝消息凭谁送。北枝寒、清晓破馀冻。横溪浸疏影,月黄昏、暗香浮动。真仙种。不与梨花同梦。洛阳姚魏争先贡。妒纷纷、红紫眩新宠。尽雪压风欺,□和羹、此时须用。烦珍重。莫作桓伊三弄。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