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如山废苑西,古沟疏水静鸣池。
吏兵窸窸番更後,楼阁崔嵬欲暝时。
有露冷萤犹照草,无风惊雀自迁枝。
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晚步宣华旧苑》
乔木如山废苑西,
古沟疏水静鸣池。
吏兵窸窸番更后,
楼阁崔嵬欲暝时。
有露冷萤犹照草,
无风惊雀自迁枝。
归来更了程书债,
目眚昏花烛穗垂。
中文译文:
高大的乔木宛如山峦一般拔地而起,遗弃的宣华苑位于西边,
古老的沟渠和稀疏的水潺潺地流过池塘。
官吏和士兵匆匆离去,夜幕将至时楼阁显得崎岖不平。
清凉的露水冷冷地洒落在草地上,微弱的萤火仍然照亮着。
没有风吹动,鸟儿惊慌地自迁枝头。
归来后,我再次处理了繁琐的公务,目光昏花地凝视着烛花和垂下的穗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宣华苑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寂寥和哀愁之情。
诗中的乔木高大如山,暗示着曾经的繁荣和壮丽,而现在的宣华苑却荒废不堪,与乔木形成鲜明对比。古沟和疏水的描绘,使诗中的环境更加清晰,静谧的池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中的吏兵匆匆离去,楼阁显得崎岖不平,暗示了朝代的更迭和政治的动荡。这里的时间是黄昏时分,暮色渐渐降临,楼阁的轮廓逐渐模糊,给人一种忧郁和不安的感觉。
诗中的萤火和鸟儿的描绘,强调了宣华苑的荒凉和寂寥。冷落的景象中,微弱的萤火仍然照亮着,这种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希望。
最后两句诗中的归来和处理债务,以及昏花的目光和垂下的穗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疲惫。这些描写使整首诗更加凄凉,呈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深切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凄凉的景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
筒分细细泉。
月月红花开小庭,夏虫丝吐绕枝青。如何错怪游仙枕,五十年间一度醒。
常笑相如赋上林,肯为子政铸黄金。心光自发谁能障?踵息无声不厌深。摇齿复牢堪决肉,枯颅再茁已胜簪。老松涧底虽终弃,霜雪元知不解侵。
春来无酒债,客至得诗材。论文舌本壮,诵句须髯开。鲜芳曜楛朽,骏步惊驽骀。巍巍王谢家,衮衮世有才。
古木森森白昼昏,瀑泉飞处两山分。石梁跨谷欣初睹,茗碗浮花信旧闻。行古向来悲一跌,洁身此去欲三薰。至人党有矜怜意,便与提携出世纷。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