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催唤衮衣归,富贵谁知已息机。
北阙恩荣宁久恋,东山雅志肯相违。
伤心水月人安在,回首湖山事亦非。
他日苏公堤畔路,只愁老泪不胜挥。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崇宪靖王诗
诏书催唤衮衣归,
富贵谁知已息机。
北阙恩荣宁久恋,
东山雅志肯相违。
伤心水月人安在,
回首湖山事亦非。
他日苏公堤畔路,
只愁老泪不胜挥。
【诗意与赏析】
《挽崇宪靖王诗》是宋代虞俦创作的一首挽联,以悼念已故的崇宪靖王为主题。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了作者对逝去王者的思念之情。
首句"诏书催唤衮衣归"表达了皇家的诏书催促已故王者的灵魂归来,衮衣象征着王者的尊贵身份。接着,"富贵谁知已息机"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探讨了人们对富贵与荣华的误解和轻视,暗示着王者已经离开尘世安息。
接下来的两句"北阙恩荣宁久恋,东山雅志肯相违"表达了王者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山林宁静生活的向往。北阙指的是皇宫,而东山则象征了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里反映了王者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追求理想的渴望,但往往现实的责任和荣誉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个人的追求。
"伤心水月人安在,回首湖山事亦非"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王者的思念之情。水月和湖山常常是诗人们抒发离愁别绪的意象,此处用以表达对逝去王者和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诗句中的"伤心"则凸显了作者对王者离世的伤感和悲痛之情。
最后两句"他日苏公堤畔路,只愁老泪不胜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王者功绩的铭记。苏公指的是苏轼,堤畔路则是指苏轼墓前的堤岸。这里作者表示,未来的岁月他只担心自己会因为对已故王者的思念而愈发凄凉,老泪悲痛难抑。
整首诗以深沉的悼念之情,描绘了对已故王者的敬仰和思念。通过对富贵与荣华、王者内心追求的探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俗的虚妄。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王者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深藏岩谷里,初不要人知。苦是午难掩,春风得意吹。
准拟清光满十分,论文那用醉红裙。天公有意韬阴采,风伯无威扫曳云。东道浴儿方洗腆,南斋留客更殷勤。朦胧碧涧三更路,衣袂悠然桂子芬。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余。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绛节高翔不可攀,尚留遗几在空山。月明曾有芳箫过,松老时看旧鹤不。岩下春归花寂寂,壁间云暗藓斑斑。开元已远霓裳绝,野草青青辇路閒。
筑室西山下,孤标未易亲。长闲如野鹤,偶出似祥麟。属者陪髦士,嗟呼瘗玉人。北风吹老泪,空滴暮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