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
水居三两似相识,苦问来船仍去舟。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晚登邬子亭用壁间韵四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该诗以秋天来临时的一次江湖之行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寥之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上登上邬子亭,以壁间的韵为题,写了四首诗。秋天已经来到江湖,一切都变得幽静起来。但这并没有阻碍我吟唱江河的壮丽景象。水中的居民仿佛相识已久,我忍不住好奇地询问来往的船只,它们是否知道彼此。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江湖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秋天是一个寂静的季节,大自然的声音减弱,江河的水流也变得平静。诗人站在邬子亭上,远眺江湖的景色,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变得微不足道,与周围的世界相比,他是多么的渺小。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江河景色的吟唱中,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感受。
诗中的"水居三两似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江河中居住的生物的熟悉和亲近感。诗人在江湖中徜徉,与水中的生物相伴,他们仿佛已经相识多年,有一种默契和亲切感。这种亲近感使得诗人更加渴望与来往的船只交流,他苦苦追问船只的去处和来历。船只的出现和消失象征着人事的流转和变迁,诗人希望通过与船只的对话来了解更多的生活故事。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江湖的景色,通过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传达了对孤独和寂寥的思索。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江湖,他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自己微小的存在。同时,诗人对江湖中的生物充满了亲切感,他与它们相伴相生,彼此之间有一种默契和互相理解的感觉。诗人通过与船只的对话,表达了对人事流转和生活故事的渴望和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视角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江湖景色和自己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对寂寥和孤独的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事流转和生活故事的渴望和思考。
日耕云耨杂芝田,洞府游多隐奉仙。耸秀万寻连翠峤,澄明一派接灵泉。凤书昔降幽居侧,鹤驾曾朝瑞日边。四海高名谁可并,赤松黄石好齐眉。
良工刀尺制黄絁,天遣家居乐圣时。著上朱门应不称,裁成乌帽恰相宜。客撑小艇招垂钓,僧扫虚窗约对棋。宝带貂冠虽看好,定知不入野人诗。
匆匆中夜辔,候馆若为容。山转时藏月,河分不割风。凭谁能食梦,总自解书空。省内吾难倚,诗书更使慵。
不肯弹冠起,俄从折简招。虽然舐丹药,未免悔青苗。
杨柳斜风力弱,芭蕉击雨声寒。莫把见闻作对,谁将声色相瞒。
小院百花香,轻帘双燕翔。影随春陌近,声入午风长。趁蝶回雕砌,衔花赴彩梁。空闺朝复暮,徒切画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