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行栲源路,相访竹溪频。
事帝清心理,於人笑面春。
升堂惊挂影,下榻忆延宾。
风雪深尊夜,梅花满座茵。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挽董知镇》是宋代舒岳祥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董知镇
曾行栲源路,相访竹溪频。
事帝清心理,於人笑面春。
升堂惊挂影,下榻忆延宾。
风雪深尊夜,梅花满座茵。
诗意:
这首诗词是舒岳祥挽词中的一首,表达了对董知镇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多个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董知镇清廉正直的品质、与他相处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他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境为媒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董知镇的卓越品德和对诗人的深刻影响。
赏析:
诗词开篇即以回忆的口吻,描述了诗人曾经和董知镇一起走过的山间小道和探访竹溪的频繁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董知镇高尚品德的敬佩,称他为“事帝清心理”,意指他以清廉的心境行事,被天子所器重。而董知镇的品格也使得他在人前显得笑容满面,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和喜悦。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具体的场景再次回忆起与董知镇的相处之情。升堂时,董知镇的形象如影相随,不离不弃,让诗人感到惊讶;而下榻时,诗人回忆起与董知镇共同度过的宴席和宾客,对他们的友情怀念不已。最后两句描述了风雪深夜中高贵的宾主相待,与满座盛开的梅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董知镇的高尚品德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对景物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董知镇的深情厚意。同时,董知镇也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楷模和值得景仰的人物。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形象,展示了宋代士人间的情感纽带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伤嗟。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干名频恸哭,将老欲何归。未谷抛还忆,交亲晚更稀。空持望乡泪,沾洒寄来衣。
饱食无功媿汗青,灯前顾影叹伶俜。马衰犹养疑知路,龟久当捐为不灵。腰下徒夸绶若若,镜中何止发星星。石帆回首初非远,要及清秋斸茯苓。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但诵吴越吟,未识王郎面。吴江枫冷秋鸿飞,可怜词客异乡县。会闻王郎能游五岳颠,又闻王郎手投白璧挥金钱。有酒但抱胡姬饮,赤身披发王公前。平生意气盖吴越,健翮凌天耸大鹘。昆仑匹马踏白云,洞庭孤舟钓明月。我也豪歌卧雪庐,何时尊酒论文初。短歌寄尔遥相忆,此是刘生尺素
东风阑槛两三亭,游人步晚晴。蜂回蝶转得能轻。忽然春意生。花未老,酒须倾。劝君休独醒。古来我辈最钟情,举头百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