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慦遗。
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
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
国讎犹未灭,岂料哲人萎。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范丞相五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范丞相的悼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当时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英才的痛惜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范丞相七十方强半,
天胡不慦遗。
致身虽宰辅,
遭世已艰危。
计策安宗社,
勋庸载鼎彝。
国讎犹未灭,
岂料哲人萎。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丞相的去世为背景,表达了对其的追思和思念之情。范丞相年近七十,虽然身体已经衰弱,但他的才干和智慧却没有被岁月所侵蚀。然而,他的离世却让人感到惋惜和不舍。
诗词中提到范丞相曾担任重要的宰辅职务,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作者也意识到,时局艰危,范丞相虽然尽心尽力,但无法改变国家面临的困境。
诗词中还提到了范丞相的智谋和忠诚,他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安定社稷的计策,功勋载入史册,如鼎和彝(古代礼器)一样珍贵。然而,国家的仇敌依然存在,范丞相的离世让人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才华横溢的哲人逝去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词以悼念范丞相为主题,表现出作者对英才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对范丞相的赞颂和哀悼,展示了作者对时代和人才的理解和思考。
东南有华屋,结构清江濆。规橅百年远,庭宇无纤氛。前林艺杞梓,后圃植兰荪。嘉宾日还往,门户生精魂。虽惭北第壮,犹能植乾坤。主人遗后意,岂欲徒饱温。相斯大此屋,传世垂无垠。人事一朝异,祖训成仇冤。奸柰窃其柄,良朋中路捐。殖贷以自封,顾笑以为欢。耳目就聋塞,谁其
不见汤师久,病眠时序深。忽惊朱夏过,真负碧云吟。他日虎溪约,同时凤阙心。未论应去住,杖屦且相寻。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伯姊真贤妇,闺门行可师。虽从合拊礼,似欠悼亡诗。壁已空遗挂,碑谁补色丝。嗟呼保及矣,托此识余悲。
大道无形,难言难说,世人不晓其根。不凭清净,数墨强寻文。若是只凭经典,世间有、多少能人。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满玉皇庭。何须开辩利,休穷周易,罢讲黄庭。真清真净,心上要无尘。自有神仙提契,恁时节、得赴玄门。幽微处,逍遥快乐,终日罗哩*。
野水青山非昔祠,奠觞那得计醇醨。抛梁有咏谁其续,除却灵均世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