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世轻财蝗,悬知种德难。
有贫皆粟制,无骼不衾棺。
红树非春早,孤松忍岁寒。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挽故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阳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世轻财蝗,悬知种德难。
有贫皆粟制,无骼不衾棺。
红树非春早,孤松忍岁寒。
轻飔生宰木,多少鼻成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故人的挽歌之情。作者通过描绘旧时代的人们,他们过于追求财富而轻视道德的重要性。他们只关心个人利益,缺少家国情怀。然而,这种追求财富的态度却使得德行的培养变得困难。诗中还描绘了生老病死的无情现实,无论贫富,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些命运。红树虽然不是春天早期的花卉,孤松虽然能忍受岁月的严寒,但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苦涩之情。
赏析:
《挽故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旧时代人们追逐财富而忽视德行的批评。通过对贫富差异和生死无常的描绘,诗人唤起了人们对于道德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红树和孤松的比喻,象征着那些能够忍受世俗冷漠和挫折的人们,他们在岁月沧桑中仍然保持坚韧和坚持。整首诗情感沉痛而压抑,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们对人生的无常和珍贵有所触动。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部分现实,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性的关切和对真实价值的思索。它以简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于生命、财富和道德的思考。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