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晚归山居
寥落霜空木叶稀,
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
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
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
不惜清光照竹扉。
中文译文:
孤独寂寥的寒霜空中,林中的树叶稀疏,
初次踏足郊外,思念之情依依。
深秋时节,常常忆起故乡的事,
夜幕降临,我独自寻觅荒野的小径归去。
山影随着云水的流动而变暗,
钟声悄悄地传入远处的烟雾中。
明亮的西林月光,照耀着竹扉,
它并不吝啬它纯净的光芒。
诗意和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孤独的晚归山居的场景。秋天的山居,寥落的景色和寒霜空中的稀疏树叶,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气息,也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初行郊野"表现出诗人初次踏足郊外的情景,而"思依依"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秋深时节,诗人常常想起故乡的一切,黄昏时分,他独自寻找荒野中的小径归去,这样的情景更加凸显了他的寂寥与孤独。
诗中的"山影暗随云水动"形容了山影在云水流动中逐渐变暗,这个景象暗示了诗人始终困居于山居之中,不见阳光的光辉。而"钟声潜入远烟微"则表现出山居中那些微小的声音,这些声音增添了诗中的静谧氛围。
最后,诗人提到的"西林月",意味着月光仍能照耀竹扉,这表明诗人并不介意清光进入他那孤独的山居,并带来了一丝安慰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和寂静的氛围,以及诗人的思乡和孤寂之情,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寂寞山居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寥之感。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怕作凌晨别,贪看彻晓圆。眉间有黄气,知近冕旒边。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塞北为君戍,江南是妾家。遥知关外雪,正似岭头花。
道人活计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寻。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