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棲枳棘莫消魂,身吒丝萝在德门。
三后姻联门户重,贰卿阅阀德名尊。
伤心结蚁灵{乾乞换需}远,保室鸣鸠道化存。
为问如何慰冥漠,饱闻中外有兰孙。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黄夫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洋。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黄夫人
官棲枳棘莫消魂,
身吒丝萝在德门。
三后姻联门户重,
贰卿阅阀德名尊。
伤心结蚁灵乾乞换需远,
保室鸣鸠道化存。
为问如何慰冥漠,
饱闻中外有兰孙。
译文:
挽别黄夫人
官场的荆棘无法消散我的哀思,
她的身影留在德门之间的丝萝中。
三位皇后的姻缘联结门户重重,
二位贵族阅读家族的门阀荣誉。
悲伤的心结像蚂蚁一般扩散,
殷切祈求交换幸福的渴望。
守护家室的鸣鸠传递道德的教化,
问如何安慰那漠然的冥冥之中?
我听闻中外有一个兰花般的孙子。
诗意和赏析:
《挽黄夫人》是一首悼念逝去的黄夫人的诗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黄夫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她在官场上所受的苦难的同情。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首先,官场的枳棘象征了世俗的困扰和诱惑,而黄夫人的身影则通过丝萝的形象来体现,暗示她的纯洁和高尚。这种对比使得黄夫人的形象更加突出,凸显了她在官场中的独特性格和品质。
其次,诗中提到了三位后妃的姻缘联结和两位贵族阅读家族门阀的荣誉,这些都是官场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通过这些描绘,作者表达了对黄夫人在官场上所受的压力和挫折的同情,以及她在这些压力下仍然保持高尚品德的赞赏。
最后,诗中出现的蚂蚁、鸣鸠和兰花等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蚂蚁代表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鸣鸠传递道德的教化,象征着作者对黄夫人高尚品德的称赞和希望,而兰花孙子的出现则暗示着黄夫人在世界上的美好传承。
整首诗以悼念的情感为主线,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描绘细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黄夫人的深情和对她所受苦难的思考与关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美好传承的希望,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楚客写荆岑,秋云隔浦阴。人家连橘坞,水庙映枫林。乱后清游歇,愁边远色深。相看休向晚,怕有峡猿吟。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櫩蛛巧经纲,林鸠拙营巢。孰知拙反胜,纲坏巢独牢。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
古人养老食而酳,后人既饱须啜茗。唐称阳羡顾渚茶,惠建之名犹未省。小团花{左革右夸}矞云龙,竞巧争妍动天听。要之造化生万物,甘苦酸盐适其性。古来水品多异同,茶品知谁真得正。芽新火活善调汤,种类虽殊俱隽永。坡翁立论亦颇当,一眨一褒何太猛。北苑固为天下最,未必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