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理上人》

只履归何处,怀师泪满襟。
浮云生灭性,明月去来心。
阅世真如梦,安禅不废吟。
留衣分法侣,写偈别朋簪。
雨藓侵行迹,风泉想梵音。
一灯寒竹暝,双树落花深。
塔闭虫粘户,巢空鹤避林。
历峰山下路,从此罢登临。

作品评述

诗词:《挽理上人》
朝代:明代
作者:林鸿

挽理上人,只履归何处,
怀师泪满襟。
浮云生灭性,明月去来心。
阅世真如梦,安禅不废吟。
留衣分法侣,写偈别朋簪。
雨藓侵行迹,风泉想梵音。
一灯寒竹暝,双树落花深。
塔闭虫粘户,巢空鹤避林。
历峰山下路,从此罢登临。

中文译文:
挽悼理上人,只能踏哪个归途,
心中怀念师父,泪水满满。
浮云的生成和消逝是自然的规律,明月的来去在我心中。
看透世间的真实如同一场梦境,但我仍然不放弃禅修与吟咏。
把留下的衣物分给法侣,写下离别的诗句送给朋友。
雨水和青苔蔓延在行走的足迹上,风与泉水让我想起梵音。
一盏孤灯照亮着寒冷的竹林,双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
寺塔关闭,虫子粘住了门户,鸟巢空空,鹤避开了树林。
历经峰峦山下的路途,从此放弃攀登高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的作品,作者是林鸿。诗中表达了对已故理上人(可能是一位高僧)的哀悼和追思之情。诗人在挽悼中展现了对禅修和诗歌创作的坚持。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浮云、明月、雨藓、风泉等,这些意象与人生的无常和禅修的境界相呼应。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对人生虚幻性的领悟。他认为阅世即如梦幻一场,但这并不妨碍他坚守禅修和吟咏的道路。

诗中还描写了理上人的离去和僧侣之间的别离,表达了对师父的深深怀念和对禅修共同体的珍视。诗人将留下的衣物分给法侣,并写下诗句送给朋友,展现了对师父和朋友的感激和离别的伤感。

最后几句描写了寺庙的凄凉景象,寺塔关闭,虫子粘住了门户,鸟巢空荡,鹤也避开了树林。这些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哀思和凄凉感,同时也象征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告别和对禅修生活的结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禅修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的师父的思念和对禅修生活的坚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追求的追思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这首诗既有对禅修的坚守和对师父的敬仰,又有对世间无常和虚幻性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 《嘉禾》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 《即事》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 《和高常簿暮春》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 《送范尧夫》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 《句》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