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公何憾,淋浪我自悲。
向来淮士里,最得阜陵知。
故国人谁识,长身帝所思。
竟随龙驭去,应赴白云期。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挽陆运使诗》
朝代:宋代
作者:项安世
中文译文:
八秩公何憾,
淋浪我自悲。
向来淮士里,
最得阜陵知。
故国人谁识,
长身帝所思。
竟随龙驭去,
应赴白云期。
诗意:
《挽陆运使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诗中抒发了诗人对陆运使离去的悲伤之情。诗人表达了对陆运使的钦佩和敬重之情,称赞他是淮河流域出身的贤士,最受阜陵(指当时的地方官)的赏识。然而,诗人感叹自己的故国却不了解陆运使的才华和忠诚,只有天子才知道并思念他。最后,陆运使随着皇帝的驾车而离去,诗人表示他会应约前往云端与陆运使相会。
赏析:
这首诗以悲愤的语调抒发了诗人对陆运使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陆运使的赞美,强调了他的才华和忠诚,认为他是淮河流域的杰出人物,得到了地方官阜陵的高度认可。然而,诗人却感到遗憾,因为故国的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陆运使的价值。只有天子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才华和被他所思念。诗人以温情脉脉的笔触表达了对陆运使的无尽思念,表明他愿意与陆运使相会于白云之上。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士人的赞美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心。
蜿蜒寒碧卷深清,一洒甘霖泽万生。此际莫惊蟠蛰好,近冬时节不妨晴。
苍生一一共胞胎,日夜无端心上来。半月骄阳四更雨,豳风夏校梦初回。
归念常如危柱弦,春来梦绕白云边。不知新雪添头上,但见繁星满目前。即事有诗聊记节,救时无策但祈年。二公语妙堪传远,严杜何因可共编。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挂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紫袍乌帽马蹄轻,晓浥秋山桂露清。慷慨剧谈当世事,艰难方见故人情。杏园旧宴魁麟笔,莲幕重开佐凤城。青琐玉堂殊有待,江淮何日可休兵。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频年劳訏谟,欲补千百疮。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谓宜只召见,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