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学传当代,家声属此翁。
一生无世味,万事与人同。
恨不师前郑,欣赏客阿戎。
宜铭千古意,岂在语言工。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沈次卿学正》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学府传承至今,陈次卿是其中的一位学者。他的家族声名赫赫,而他本人也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他一生都没有追逐名利,对于世俗的事物并不关心,与普通人无异。他深深地遗憾没有能够拜师于前辈郑玄,但他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他认为他的思想应该被铭记于千古,而不仅仅停留在言语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傅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追求的反思。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宁愿过着与普通人无异的生活。他强调学术的真谛不仅仅在于言辞的虚华,更在于思想的深度和内涵。他向往前辈郑玄的学问,但也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表达了对于学术的敬仰和追求。
赏析:
陈傅良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态度。他认为学问应该超越语言的表达,融入思想的精髓中。他对自己的学问追求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满足,遗憾自己没有能够拜师于郑玄,但他欣赏并推崇了客阿戎的学说,显示了他对于学术的广泛求知和开放心态。他希望自己的学术思想能够被后人铭记,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千古传世的智慧。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陈傅良对学术真谛的理解和对学问追求的态度,展现了他对于学术的热爱和追求的决心。同时,他的态度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学问的崇高追求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名花百种结春芳,天与秾华更与香。每忆月陂隄下路,便开图画觅姚黄。
习侯有世德,冠冕袭鵔鸃。裔孙富六艺,凿齿四海知。苏岭陟家山,高阳浮故池。著书山水间,秀发胸中奇。间从弥天释,善戏间廋辞。尚友虽异代,斯人可夙期。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属城穷僻地,揽辔遍周流。弊政已更化,名山不废游。鸣驺留谷口,轻屐历岩幽。聚看官仪者,相扶半白头。
雨后欲斜阳,红满井梧风叶。还是夜来时候,共小轩明月。不关纤手与调冰,消除这些热。自是月娥肌骨,似玉壶香雪。
相知言莫尽,别后意如何。命笑人冰薄,愁因夜雨多。全家寓京国,无地着吟哦。会得穷通理,从科缉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