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而无痕,绵绵体之若存。
卓而莫群,恰恰用之不勤。
光明破夜月,淡泞出山云。
无得而得,不闻而闻。
少林之传默默,灵山之笑欣欣。
龙雷相送鱼烧尾,豹雾俄披虎炳文。
齐物飘飘兮流梦似随蝴蝶去,亡机荡荡兮清閒还与白鸥分。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万寿晖长老写师像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一个师者的形象,通过对师者的特质和功德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虚空而无形的存在感。
诗中以"空而无痕,绵绵体之若存"来形容师者的存在,暗示其虽然无形,却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师者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并不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才能,不费力地达到目标。
诗中运用了夜晚中的光明破晓、山上的云雾等景象,以表达师者的超凡脱俗和智慧。师者不受世俗的局限,他们以默默传承少林的精神,以欣欣笑容守护灵山的庇佑。龙雷相送、鱼烧尾,豹雾披挂、虎炳文,这些意象象征着师者的威仪和崇高的品质。
最后两句"齐物飘飘兮流梦似随蝴蝶去,亡机荡荡兮清閒还与白鸥分"则描绘了师者在人世间游走,如同飘飘的蝴蝶,带着梦境般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闲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对师者形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师者无形存在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师者不求功名利禄,却默默地传承智慧,以智慧的光芒照亮世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使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师者的崇高和超越。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师者的敬佩,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不应皂盖人,於此能忘折。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秦娥十四五,面白于指爪。羞人夜采桑,惊起戴胜鸟。
道义相从自一宗,世人扰扰等鸡虫。桂坊素袭多文富,橘隐何忧五鬼穷。宽以平田为日用,笑将逆境付天公。何时王翰相邻住,樽酒论诗两醉翁。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