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投笔过淮山,油幕谈兵故不凡。
老去功名空白发,向来簿领愧青衫。
龙龛内典超金界,鸿宝遗编付王函。
况有诸孙振门户,不须留恨黯松杉。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水东吴主簿诗》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功名的追忆和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同时也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和希望留下美好的传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放下笔离开淮山,
参与军事谋划充满不凡。
年老功名早已消逝,
担任文书官职感到羞愧。
龙龛内的典籍超越黄金的界限,
宝贵的文献被交付给国王的函件。
更重要的是,我的后代振兴门户,
不必为我留下悲伤的松柏之色。
诗意和赏析:
《挽水东吴主簿诗》以虞俦自身的经历和感慨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功名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淮山"指的是虞俦曾经任职的地方,他离开这里放下了手中的笔,毅然投身军事谋划,这展示了他不凡的胸怀和壮志豪情。
然而,岁月的流转使得作者的功名逐渐消逝,年老后的他对曾经的辉煌感到悲叹和自责,认为自己在文官的身份上没有取得足够的成就。他在文书官职上的履历让他感到愧疚和羞愧,认为自己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诗中的"龙龛"和"鸿宝"象征着珍贵的文献和文化遗产,传递着知识和智慧。作者希望他的后代能够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超越金钱和物质的界限,承载起传承文化、振兴家族的责任。他希望后代能够打开这些龙龛,传承这些鸿宝,将家族的门户兴旺发达,不再有悲伤和沮丧的气氛。
整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和成就的追忆,对自己年老后身份的矛盾感受,以及对后代的期许和希望。虽然作者对自身的成就感到遗憾,但他仍然希望通过后代的努力和承继,将家族的门户振兴起来,为后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抒发了对家族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伤嗟。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干名频恸哭,将老欲何归。未谷抛还忆,交亲晚更稀。空持望乡泪,沾洒寄来衣。
饱食无功媿汗青,灯前顾影叹伶俜。马衰犹养疑知路,龟久当捐为不灵。腰下徒夸绶若若,镜中何止发星星。石帆回首初非远,要及清秋斸茯苓。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但诵吴越吟,未识王郎面。吴江枫冷秋鸿飞,可怜词客异乡县。会闻王郎能游五岳颠,又闻王郎手投白璧挥金钱。有酒但抱胡姬饮,赤身披发王公前。平生意气盖吴越,健翮凌天耸大鹘。昆仑匹马踏白云,洞庭孤舟钓明月。我也豪歌卧雪庐,何时尊酒论文初。短歌寄尔遥相忆,此是刘生尺素
东风阑槛两三亭,游人步晚晴。蜂回蝶转得能轻。忽然春意生。花未老,酒须倾。劝君休独醒。古来我辈最钟情,举头百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