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文卓里开宗,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报政初终必竭忠。
性直不从花县乐,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挽舜元胡著作郎》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德行文卓里开宗,
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
报政初终必竭忠。
性直不从花县乐,
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
笑入蓬瀛阆苑中。
中文译文:
在品德高尚的文风中开创宗派,
名字被朝野之人所熟知的公卿。
对待父母的孝心从生到死都是完美的,
对国家政事的忠诚始终不渝。
性情坦率,不迷恋花县的欢乐,
追求心灵的宁静,内心深处空旷。
从今以后永远离开人世,
笑容融入仙境的花园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已故朋友舜元胡著作郎的挽词。舜元胡著作郎是王安石的朋友,也是一位仁德充满的官员。诗中表达了对舜元胡著作郎在品德和才华方面的赞扬,他的名声为朝野所共知。同时,诗人也称赞了他对待父母的孝心和对国家事务的忠诚,以及他坦率、不追求世俗欢乐的性格。
诗人通过舜元胡著作郎的事迹,表达了自己对德行高尚的朋友的敬佩之情,并对其离世表示悲伤和告别。最后两句"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意味着舜元胡著作郎已经离开尘世,进入了仙境,融入了美好的花园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告别和对他高尚品德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世俗欢乐的思考。通过对舜元胡著作郎的塑造,诗人传达了崇尚高尚品德和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念,表达了对人生最终归于虚空的领悟。这首诗既有挽歌的悲切之情,又充满了对仙境和超越尘世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遐想。
飞云流水来无信。花发年年恨。小桃如脸柳如眉。记得那人模样、旧家时。楼高映步拖金缕。香湿黄昏雨。如今不见欲凭书。门外水平波暖、一双鱼。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借马趁朝长後到,问人求米尽难凭。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除却金章在腰下,其余滋味一如僧。
有书来进御,无语不关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