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奇人物,枢星伟弟兄。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委吏初行志,修文莫返魂。
功名传久远,赖有二郎存。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孙庸斋》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水奇人物,枢星伟弟兄。
泰山开学谱,云谷发诗源。
委吏初行志,修文莫返魂。
功名传久远,赖有二郎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孙庸斋的挽悼之情。孙庸斋是一位在淮水地区有着非凡才华的人物,他和文天祥是亲密的兄弟。诗中提到了泰山,象征着伟大的学问传承,而云谷则代表了诗歌的源泉。孙庸斋初次担任官职时怀揣志向,但他却不幸去世,无法回到文化修养的道路上。然而,他的功名和名声将永远流传下去,这要归功于二郎神的保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和敬意。通过描绘孙庸斋的才华和与文天祥的兄弟情谊,诗人展示了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泰山和云谷的象征意义,使诗词更具诗意和哲理。诗人通过表达对孙庸斋功名传扬的信心,以及对二郎神的感激之情,展示了对友谊和传承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行三千里,何物与我亲。念此尺素屏,曾不离我身。旷野多黄沙,当午白日昏。风力若牛弩,飞砂还射人。暮投山椒馆,休此车马勤。开屏置床头,辗转夜向晨。卧听穹庐外,北风驱雪云。勿愁明日雪,且拥狐貂温。君命固有严,羇旅诚苦辛。但苟一夕安,其余非所云。
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
渴人常梦饮,饥人常梦餐。中宵羁旅梦,两臂生羽翰。腾身入紫青,吹面天风寒。惊觉凛毛发,感我涕汍澜。
冉冉东风春乍回,睿思宣入禁中来。忽参鼻观清香彻,殊喜一庭都是梅。
旧山长系念,终日卧边亭。道路知已远,梦魂空再经。秋泉凉好引,乳鹤静宜听。独上高楼望,蓬身且未宁。
蘖山养子忒婆心,斫了摩挲不惮勤。悖逆儿郎浑不雇,钁头制得气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