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出无双裔,来嫔第一家。
儿时忧患集,妇道敬恭加。
伉俪终身义,凄凉十岁华。
夫贤仍子幼,闾里可胜嗟。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吴县尉孺人黄氏》是宋代陈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黄氏孺人的一生遭遇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颂和悼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远出无双裔,
来嫔第一家。
儿时忧患集,
妇道敬恭加。
伉俪终身义,
凄凉十岁华。
夫贤仍子幼,
闾里可胜嗟。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黄氏孺人的一生经历,展现了她的特殊身世和遭遇。她远嫁他乡,成为这个地方的第一位嫔妃,从小就承受着种种忧愁和困苦。然而,她在妇道上一直恪守礼仪,尽职尽责。她与丈夫相互扶持,一生都以义气相待,但她的命运却充满了凄凉和不幸。她在年轻的十岁时就面临着孤独和悲伤。丈夫贤良有德,但她的儿子还年幼,周围的人们对她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叹息。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黄氏孺人的敬佩和同情之情。诗词中的凄凉和不幸的境况,在读者心中引发了对她命运的无尽思考和怜悯之情。通过描绘黄氏孺人的遭遇,作者传达了对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艰辛和不公的关注。整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方式展示了黄氏孺人的形象和命运,引发读者对她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杏桃结子已成翁,稚绿中间着耄红。阶药元来如许寿,麦秋天气露春工。
厌闻世态已如聋,旧雨人来久绝踪。自笑云萍无定止,不图针芥有奇逢。侯门列鼎三牲奉,田舍巾车一鹿容。试问吟怀欲何向,定应羞傍马医钟。
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
昔者闻卢殷,颇为世所推。读书过万卷,尽以资於诗。复闻孟东野,气清而色夷。平生嗜章句,有甚於渴饥。二士学无子,所学竟不施。昌黎为买棺,又作铭墓辞。相去五百年,雪林酷似之。春谷古人徒,生死相维持。亦为立佳城,著文树穹碑。林兮信不忘,千载修名垂。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